【全球网络科技综合报道】据10月20日消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牵头、多家研究机构组成的科研小组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古代岩石样本中发现了约45亿年前形成的“原始地球”遗迹。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4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这一发现不仅有望填补人类对早期地球认识的空白,也为揭开太阳系起源和演化之谜提供重要依据。据了解,早期的太阳系是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旋转圆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逐渐沉积形成原始陨石,然后转化形成“原始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根据科学研究研究小组认为,在“原始地球”形成的早期阶段,其表面可能被大量熔岩覆盖,处于炽热的岩石行星状态。不到一亿年的时间,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原始地球”发生了猛烈的碰撞。这次被称为“巨大撞击”的事件彻底改变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并“重置”了其化学成分。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原始地球”的原始物质在这次撞击和随后的地质活动中彻底改变,很难生存到今天。但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的研究打破了这种看法。当研究人员对来自加拿大格陵兰岛的古代岩石和来自夏威夷的地幔熔岩沉积物进行检查时,他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化学标记——钾同位素的异常比例。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蛋白质数量的元素的变体但中子数不同。天然存在的钾主要有三种同位素:钾 39、钾 40 和钾 41。其中表层材料中40钾的比例很低。科研小组在实验样品中观察到,钾40的含量低于现代土壤材料。这个小小的“缺失”就像在一桶黄沙中找到了棕沙,研究量巨大。研究小组通过精确的苏卡特质谱仪证实,这种钾同位素不平衡不能用“巨大撞击”事件或现有的地球地质过程来解释。为了验证这些物质是否是“原始地球”的遗迹,科研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他们将数据与已知的陨石成分结合起来,模拟地质过程的影响,例如地幔加热和材料与锅的混合砷同位素比率。结果表明,经过这些过程,原始材料中钾40的比例会略有增加,这与此时采集的岩石和熔岩样品数据非常吻合,并且能够与现代土壤材料的钾同位素特征形成合理的联系。结果强烈表明,缺少钾 40 特性的样品很可能是“原始地球”留下的材料。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这些“原始地球”样本的钾同位素特征与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任何陨石都不同。虽然科研团队此前曾在部分陨石中观察到钾同位素异常,但此次发现存在钾40缺乏的变异。明显的差异。这表明构成“原始地球”相关类型陨石的物质来源——尚未被发现人类。 “长期以来,科学家试图通过分析现有陨石的化学成分来还原地球原始的物质成分。然而,这项研究表明,人类目前拥有的陨石样本库并不完整,探索地球起源仍有充足的空间。”一位科研团队成员说道。 (春俊)【全球网络科技综合报道】据10月20日消息,近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牵头,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共同组建
